首页 资讯 正文

极为罕见!武汉江边发现神秘文字,专家揭秘

体育正文 188 0

极为罕见!武汉江边发现神秘文字,专家揭秘

极为罕见!武汉江边发现神秘文字,专家揭秘

本文转自(zhuǎnzì)【长江日报】; 近日,网友(wǎngyǒu)航拍发现武汉江边出现神秘的大字,文史专家惊叹制作(zhìzuò)工艺在武汉现存古迹中极为罕见,它们代表什么意思? 网友(wǎngyǒu)航拍发现神秘文字 武汉(wǔhàn)怎么也有“砥柱”? 日前,武汉航拍爱好者李贤明(网名:“MXMX”)在武汉白沙洲水厂附近航拍时,镜头里突然出现两个神秘(shénmì)的大字,仔细(zǐxì)一看竟是(shì)“砥柱”二字。黄河三门峡大坝下游的洪流中,有一个“中流砥柱”巍然挺立,是当地著名(zhùmíng)风景,武汉怎么也有“砥柱”? 带着疑问,长江日报记者(jìzhě)与文史专家一道前往实地探访。穿过树林和芦苇丛,在白沙洲(báishāzhōu)水厂附近的江边,记者见到一处弧形的红砂条石人工石矶。驳岸颇有年代感,条石间以灰白色(huībáisè)浆灰铺砌粘接、勾缝严谨(yánjǐn),几乎不见缝隙。 石矶最上层的石壁上,有“砥柱(dǐzhù)”两个大字(dàzì),文字从右至左排列。每字长三尺、宽(kuān)二尺(长约90厘米,宽约60厘米),局部笔画已脱落。 现场观察发现,“砥柱(dǐzhù)”两字并非摩崖雕刻,而是使用了(le)一种堆雕手法:以灰浆铺底,批灰约1厘米厚,然后勾勒雕刻成字。这些凸起的字体很有立体感,笔力遒劲,笔意更透出一股子豪迈雄浑(xiónghún)的气势。 文史(wénshǐ)专家晟琳现场惊叹:“这种批灰雕字工艺,在武汉现存古迹中极为(jíwéi)罕见!” 长江边的文字。记者(jìzhě)金文兵 摄 石矶始建于(yú)1906年 顺着斑驳的红砂石矶(shíjī),一段治水往事浮出水面。 据《武汉堤防志》记载,光绪三十二年(1906年),为免于(miǎnyú)堤脚(dījiǎo)受江水直接(zhíjiē)冲刷,“于阚家河、袁家河一带,修建半圆形浆砌红砂石矶三座”。 《再续行水金鉴》印证了(le)这一说法,并(bìng)明确提及:湖广总督张之洞下令修建甘家河石矶一座滑坡三处,次年(cìnián)(1907年)动工,中途加拨款,又次年(1908年)建成。 这些史料印证了这处(zhèchù)石矶的清晰脉络:始建于1906年,距今超过百年(bǎinián)。 更有意思的是,《湖北水利月报》第二卷第四期记载(jìzǎi)了一起“木排(mùpái)撞损石矶(shíjī)索赔案”:石矶建成的次年(1909年),湖南祁阳木帮木牌(木排)撞坏袁家河石矶(中矶)六丈多(duō)、铁柱铁栏多件。地方官于是向“排帮”索赔。当时已调任京城的张之洞(zhāngzhīdòng)闻讯后,十分惦记,又吩咐地方官拨款修复,足见其对(duì)水利工程的重视。这大概是武汉地区最早的水利工程索赔案例了。 附近还有古人的“水文测量(cèliáng)”系统 在石矶的(de)第二层,记者看到一处“水文标尺”,从下至上依次刻有“一”至“七”水位标记(biāojì)。每一个刻度,均由一块灰色条石组成(zǔchéng)(zǔchéng),七块条石纵向排列,组成一个老式的“水文测量”系统。其正上方的第三层,也有同样一个“水尺”。碑拓专家严涛介绍,这样保存完好的“水尺”在武汉已经(yǐjīng)很少见了,值得好好保护。 “水尺”从下至上依次刻有“一”至“七”水位标记。晟(chéng)琳 摄 相关资料证明(zhèngmíng),此处石矶属于张之洞“武泰堤”(武金堤自金口至武泰闸的堤线位置)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(zǔchéngbùfèn)。 武汉方志专家王汗吾介绍,清代“砥柱(dǐzhù)”多为治水工程标识(biāozhì)。他认为,这处石刻并非天然景观,而是人工水利的标识,它彰显古人治水智慧,寄托(jìtuō)镇守江防的愿景。
极为罕见!武汉江边发现神秘文字,专家揭秘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